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省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 李万福

中华武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健身和技击、磨练意志、提高人格修养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颇受人们喜爱。中华武术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一个部分,即尚武精神。与此同时武术的本体与尚武精神二者相互作用,使中华民族各个流派的武术得以传承、发展、演化和派生,名家辈出,精英荟萃。到了近代,中华武术已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华武术是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习武术的每一个人,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都要教其学会基本的武德,如尊亲敬长、重师守信等。而这些纯文化、纯道德的内容,并不是武术精神,其功能是赋予武术以人格化特征,成为武术精神的启动之门。但这是外在化的,并不表示每个习武者都能遵守,正如时下某些无聊的宣誓一样,很有可能誓过如风。但武术却不同,它有着把这些外在纯文化的内容内化而生成气质的特殊功能,最后在习武者身上体现出中华武术的精神——浩然正气(即自由、公平、正义等)笼罩下的侠烈英风、清逸大勇之气质。当然,当下社会,商品社会的高度发展,一些武术学校的办学者为了个人私利,在办学过程中,已经背离了这些武德的培养,只注重技艺的学习和训练,这也是我们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缺失和令人痛心之处。

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所折射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当然还可以减轻学校的体育投资,有效缓解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学校,教学师资薄弱,体育教学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在这种情境下,开展武术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鞭策其意志行为,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现就我所在的学校武术教学现状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武术教学因与学校其他教学任务产生冲突而被冷落或搁置。

我们学校去年刚刚申请上“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现在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放在了搞好校园足球各项工作上。学生已经差不多人手一个足球,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活动就是足球韵律操。学校时常组织班级联赛,学生也兴致盎然。但是学校的人员配备又不完善,小学男教师少,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学校日常的各种琐碎杂事。而且老师们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放学之后还要照顾家庭,休息时间没有学校强硬的要求,都不愿意加班训练。

二、地域文化冲击影响学生积极性。我们学校在河南省登封市,这里是著名的少林武术之乡。嵩山少林寺就在市区西郊,市区内和周边武术学校林立。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多了,很多人吃不了武术学习的“苦头”,教学中对武术的热情难以持久,教学效果不明显。再加上缺少与武术相关的激励性的比赛、考试等活动,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考试有一项算是地方特色的项目,考试少林连环拳。很多学校的毕业班通常都是在考前两个月左右请武术学校的教练教授拳术,让学生临时抱佛脚,匆忙学拳术。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能拿到一定分数,但是也加剧了家长和社会上对武术教学的边缘化对待和歧视。

身为武术爱好者的体育教师,如果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们,我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刚进入学校教学时,是在一所农村寄宿式学校任教。因为学校师资条件有限,学生平时接触的信息量少,武术教学开展的很不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很高。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体育课以足球教学训练为主,学校组织的足球相关的活动多,学生的兴趣在足球上的多些,武术教学开展困难相当大。去年登封市教体局举行“少林拳进课堂”比赛,学校很重视,积极组织学生训练参赛,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将“抱拳礼”以及其他武德融入训练中,教学效果显著,我辅导的学生获得比赛第一名,荣获团体一等奖。

总的来说,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工作,需要有总体的教育工作导向,单单靠体育教师或者有武术爱好的教师难以支撑。往往是上级部门有活动和比赛了,学校才会重视,这样还是“临时抱佛脚”。从长远来说,对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难以“成就气候”。

对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我辈当继续努力!